打造重庆都市圈北部副中心广安将如何干?-深度解读市委六届五次全会精神

”董明刚说,《决定》锚定“打造重庆都市圈北部副中心”奋斗目标,以同城化为主线贯穿各章节,着力优化区域发展布局,重塑区域发展版图,聚焦基础设施互联互通、产业专业化分...


市委六届五次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广安市委关于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来川视察重要指示精神加快建成川渝合作示范区打造重庆都市圈北部副中心的决定》,《决定》提出的一系列重大思路、重点任务和重要举措,必将对我市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发展产生极大的引领推动作用。

9月29日上午,解读市委六届五次全会精神新闻发布会在广安新闻中心召开。发布会上,市发展改革委、市经济信息化局、市文化广电旅游局、市生态环境局、川渝高竹新区管委会主要负责人分别就各自所属领域,回答了媒体记者提问,从不同侧面解读了全会精神,提出了贯彻落实举措。

落实国家顶层规划全面融入重庆都市圈

这个《决定》的出台有何背景?对广安未来发展又有何重要意义?

市发展改革委副主任董明刚介绍,2021年4月,重庆市发改委会同重庆市规自局、广安市政府启动《重庆都市圈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编制工作,历时一年多。今年6月,国家发展改革委批复了《规划》,8月川渝两省市政府正式公布实施《规划》,并将广安市全域纳入重庆都市圈范围,明确“支持广安市加快与重庆中心城区同城化发展,着力打造重庆都市圈北部副中心”,赋予前所未有的战略定位。广安成为全国唯一全域纳入跨省域都市圈的地级市,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双核双圈”空间格局中的“川渝焦点”“战略前沿”地位进一步凸显。广安接受重庆超大中心城市、作为经济中心的辐射,既符合区域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也具备紧邻重庆最大地缘优势和良好的发展基础,有利于用好用足重庆中心城区极化引领效应,借势借力加快发展。

“市委在较早时候就研究广安在重庆都市圈中的地位和作用,系统谋划全面融入重庆都市圈工作,召开六届五次全会专题进行研究并作出《决定》,统一思想行动,全面动员部署,推动《规划》在广安落地落实。”董明刚说,《决定》锚定“打造重庆都市圈北部副中心”奋斗目标,以同城化为主线贯穿各章节,着力优化区域发展布局,重塑区域发展版图,聚焦基础设施互联互通、产业专业化分工协作、创新水平协同提升、公共服务共建共享、生态环境共保共治、统一市场建设、城乡融合发展等重点,推动与重庆中心城区一体规划、一体建设,以更强战略定力推进“同城融圈”加快成势。

《决定》既是落实国家顶层规划、全面融入重庆都市圈的政治宣示,也是坚定不移推进与重庆中心城区同城化发展、担当经济区与行政区适度分离改革历史使命的行动纲领。《决定》明确到2025年,与重庆中心城区同城化发展格局基本成型,基本建成川渝合作示范区,初步构建重庆都市圈北部副中心,实现“基本建成重庆都市圈北向综合交通枢纽、产业协作共兴基地、文化旅游消费目的地、高品质生活宜居地、生态安全涵养区、跨省域同城化发展改革试验区”6个基本建成具体目标;锚定到2035年与重庆中心城区同城化全面实现。

壮大产业体系建设重庆先进制造业集群配套基地

此次全会提出,广安要建设重庆先进制造业集群配套基地。广安将如何实现这一目标定位?

“建设重庆先进制造业集群配套基地已经列入《广安市“十四五”工业和信息化高质量发展规划》,本次全会响亮提出这一目标,并作为实施“产业支撑”的重要内容,足见市委推进该项工作的坚定决心。”市经济信息化局副局长欧小松介绍,广安与重庆山水相连、产业相融、联系紧密,在制造业方面,广安50%的工业配套重庆。

欧小松表示,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大背景、大机遇下,广安全域纳入重庆都市圈,在支持产业发展方面拥有相当多的政策机遇,下一步,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将针对重点产业发展实际,围绕市委建设重庆先进制造业集群配套基地战略定位,深研政策、争取政策、用好政策,将政策红利转化为发展红利。

同时,建好合作平台。围绕建设重庆高端装备、新一代信息技术、特色消费品等先进制造业集群配套基地,打造优势产业基地,引导川渝高竹新区、广安高新区、华蓥山经开区等园区突出“一县一特色、一园一支柱”理念,提升园区承载能力,积极承接产业溢出。并联合开展固链延链补链强链招商行动,提升配套重庆先进制造业集群的关联度、紧密度和互补性。

抓好产业升级。推进重点项目建设,抓好118个重大制造业项目建设;实施企业“贡嘎培优”行动和“专精特新”培育计划,形成一批细分行业和细分市场领军企业、单项冠军和“小巨人”企业。鼓励我市企业与重庆重点企业、高校、科研院所进行各类合作,共同参与先进制造业发展重大技术和产品攻关任务。

推动多层次交流。落实好广安与川渝两省市、各区县经信部门、及园区间签订的制造业协同发展合作协议,定期召开联席会议,共享要素信息,推动双方进行更宽领域、更广范围、更深层次的合作,合力打造先进制造业集群。着力打破行政壁垒,用好工业信息化服务平台等信息化设施,引导行业协会、企业间交流互动、互采互购,拓宽发展渠道。

立足资源禀赋推进文旅融合发展

市文化广电旅游局副局长兰新明介绍,目前广渝文旅协同发展有着资源丰富、区位独特、合作基础良好、中省支持四大基础。下一步广安将坚定实施“同城融圈”战略,以文塑旅、以旅彰文,亮山亮水亮文化,精心打造引爆点,全面增强吸引力,重点打造渝广文旅协同三大示范,更好释放文旅“一业兴、百业旺”的乘数效应,真正把广安建成巴蜀文化旅游走廊的重要节点、都市近郊旅游首选地。

打造伟人故里、红岩丰碑红色旅游示范。做优邓小平故里红色旅游品牌,规划建设新游客中心、四川小平干部学院二期等重大项目,大力发展红色研学、红色创意产业,城区、景区、园区三区联动,全面推进城旅、交旅融合,争创红色旅游融合发展试点单位,创响擦亮伟人故里品牌。共塑红岩丰碑品牌,规划建设红色文化展陈馆、华蓥山21号公路(红岩路)等红岩文化公园(广安段)重大项目。强化与重庆在红色研学、红色演艺、主题游线、公共服务等方面合作,打造“伟人将帅故里行·川渝联线”品牌。

打造大华蓥—明月山红色旅游与绿色康养协同发展示范。联动渝北、长寿等地,整合华蓥山石林、金刀峡等文旅资源,高标准建设大华蓥山国际山地度假旅游示范区、川渝高竹文旅合作先导区、明月山森林康养示范带,构筑世界一流度假核心产品集群,提供国际化“安逸服务”,培塑“华蓥山美好山居”品牌,争创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将华蓥山建成中国生态康养避暑度假旅游名山。

打造嘉陵江流域环重庆都市圈农文旅融合乡村振兴示范。加快推进龙女湖、沿口古镇、浔栖江南二期等项目,共建嘉陵江山水文化旅游带、渠江近郊休闲旅游带和嘉陵江文旅风景道,高水平建设内陆江海湖泊山水世界旅游示范区。推进宋(蒙)元山城防御体系遗址考古调查,与合川钓鱼城联合申遗。提升白坪—飞龙、岳池农家等景区品质,推动华蓥市禄市镇等创建全国乡村旅游重点镇,高起点建设环重庆最美宜居的乡村旅游精品带。

聚焦聚力推进区域生态共建环境共保

此次全会首次提出“要协同打造绿色都市圈,筑牢长江上游生态屏障”。广安将如何做到生态屏障共保共治,实现“同绿”?市生态环境局总工程师刘莉表示下一步将从三个方面聚焦聚力区域生态共建环境共保。

统筹推进区域污染共治。通过加强与川东北、渝广等地污染防治合作,强化流域性和区域性污染共同治理。深化工业领域、农村面源、入河排污口等污染协同治理,推进跨界流域上下游和两岸污染源头共治,整体提升流域水环境质量。进一步强化同重庆和周边市(州)的联动力度,探索共同开展大气污染区域性源解析,加强重污染天气联动会商、预警通报和联防联控,共同推动区域环境空气质量持续改善。

统筹推进区域环境共保。进一步健全同周边地区的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常态化对接机制,进一步完善同流域上下游和周边地区的联合监测执法等机制,逐步实现区域生态环境监测“一张网”。深化与毗邻地区在污染治理、生态修复、环评审批、园区环境管理等方面的交流合作,全面搭建“联席会议”等协作平台,共商跨省市联合编制系列生态环境保护合作政策文件及规划。联合重庆合川、渝北、长寿、垫江等地,共谋项目、共争资金,共同建设嘉陵江、渠江等绿色生态廊道和华蓥山、铜锣山、明月山等重要生态屏障,携手打造明月山绿色发展示范带。

统筹推进区域屏障共筑。进一步加强同川东北区域、渝广毗邻地区在共同应对流域性、区域性环境风险方面的联系和协作,实现区域环境风险防控能力整体提升。通过采取常态化交叉检查、联合巡河、联动帮扶等手段,进一步加强区域内环境风险排查整治,全面筑牢环境安全防线。探索同川东北、重庆毗邻地区共同健全环境执法联动工作机制,推进区域联合执法常态化、制度化,统一执法尺度,实行违法线索互联、监管标准互通、处理结果互认。

“一家亲、一盘棋、一体化”奋力推进川渝高竹新区建设

川渝高竹新区,作为两省市政府共同批准设立的首个新区,肩负着探索经济区与行政区适度分离改革的重大历史使命。目前,川渝高竹新区探索经济区与行政区适度分离改革取得了哪些成果?下一步又将如何推进?

“目前,新区已初步探索形成了经济活动5个一体化、社会事务3个属地化和18项重点改革事项的‘5318’改革创新体系。”川渝高竹新区管委会党群工作部干部黎志华介绍,采取边建设、边探索、边总结方式,初步探索形成了区域医联共体、市场主体跨省注册等18个跨省域两区适度分离改革事项。

黎志华表示,下一步,川渝高竹新区将按照“一家亲、一盘棋、一体化”发展思路,纵深探索经济区与行政区适度分离改革实现路径,加快建设践行新发展理念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区,奋力打造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内的区域合作高水平样板。

围绕目前梳理的18个方面的重点领域改革,以税费征管2.0版本、跨省域用地统一管理和政务服务异地通办等为突破,及时总结提炼、推广推送“两区”改革经验做法。并将着力破解制约资源要素跨区域自由流动和高效配置的体制性障碍、机制性梗阻、政策性难题,在生产生活要素市场化配置、发展成果分享等机制创新上先行先试。

此外,还将牢牢把握同城融圈主题,积极承接重庆产业转移和功能疏解,推动与重庆在一体规划、设施互联、产业共兴、园区共建、生态共治、城乡融合、服务便利、政策协调、利益共享等方面率先突破,努力为全国跨省域毗邻地区一体化发展探索更多可复制可推广经验。(全媒体记者文思童黄钟锐)


参考资料

相关文章